元智演講
講題《2020:林斯霍登的擬境》科藝媒介跨域創作
時間:2020/12/7。14:00-16:00
地點:五館5103室
講者:邱杰森
參考網址:
https://www.cgartgroup.com/works
講者簡介:
生於桃園市,藝術創作者、桃園众藝術總監、視盟理事、歐洲青年藝評協會成員,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當代視覺藝術博士候選人。曾任中心新村藝術總監、法國當代藝術中心研究員。畢業於法國蒙彼利埃高等美院Beaux-arts de Montpellier,2016年取得法國國家高等造型藝術表現文憑DNSEP、2014年法國國家藝術表現文憑DNAP、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學士。 關注於集體記憶如何在現實環境的變異,透過檔案、紀錄與文化採集、田野調查,逐步發現於空間在地緣政治中的種種異變。並以切身的經驗感受到周遭環境的變遷, 結合當下的地緣政治、國族、地方、記憶等問題,解構、敘事其空間政治與文化治理。
自身創作依循其身處的現實環境並且研究其文明的脈絡,投以自身對於環境的立場,交織並行。作品本身的背後隱藏著對於人類思維邏輯與身軀、環境、空間的連結。
著重於「人文地理學」上藝術如何詮釋「地方」,由踏查、田調保存歷史性的一面,研究它的形象並重新塑造在地理學上與人的交感關係,體現人在「存在感」上的認知差異。全球化影響下的都會樣貌所造成的地方崩解,以臺灣為研究本體進行創作,探究藝術如何看待「地方崩解」。
講題概要:
本計畫是以藝術家邱杰森、莫珊嵐主持與哲學家蔡士瑋合作,以數位影像及科技結合人文地理學的藝術創作計畫,目前已完成藝術進駐工研院計畫、法國喬治龐畢度藝術中心駐村、萬華新富町文化市場及其地方研究、北投中心新村藝術創作、高雄駁二駐村等地方研究。
兩位藝術家關注於現代人與環境所產生的「斷裂地帶」,研究以數位所建構的線上生活—虛擬世界。並以人文地理為中心輔以歷史場域作為研究主軸並與數位科技結合,探究文化地景與集體記憶之於藝術創作的關係。我們持續開展未來更多的駐地研究與藝術相關的計畫性合作,與此同時,能夠藉藝術創作的創造力,歷史性空間與影像的人文關係及精神、記憶得以延續。
創作計畫環繞在一套出版自1596年由荷蘭人林斯霍登(Jan Huyghen van Linschoten,1563年-1611年)所寫的《東印度水路誌》出發,文本的地誌描述與地圖是本次創作的核軸。同時與國家太空中心的衛星遙測照片進行林斯霍登的航道再探勘。藉由書本中記載與描述人事時地物,已消失的事物重新檢視與探究各地點的地理環境與風土民情。
林斯霍登此書的出版直接影響到荷蘭東印度公司或英屬東印度公司的成立,這影響則結合了經濟和貿易的未來和整體政治軍事版圖的劇變,也是推動近/現代(modern)文化的啟航文本。而此創作計劃也是聚焦在科技藝術、全球化、去地方性與貿易、文化、殖民等議題進行創作扣連。
相關參考圖檔: